家裡來了個小哥哥,Lucas很高興有伴,但自己的玩具也要和哥哥一起玩。一開始他不願意借玩具,說這個玩具是他的,後來大人們想到用“交換“的方式,讓彼此可以互換玩具,但我注意到,對Lucas來說,即使是大人眼光的“互換“玩具,他認為玩具仍舊是他的。
他沒有打人或哭鬧,但在一旁的我卻感受到他內心有一股低氣壓,他變得很安靜、一直在觀察別人,從我養育Lucas開始,他一直是個活潑健康的孩子,我從未見過他如此低氣壓。當我還在思索Lucas內在發生什麼事情時,我注意到Lucas突然將抱起很多自己的玩具,跑到飯廳裡待著。我覺得不太對,嘗試想要接近他,但他會示意不要媽媽靠近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那盤璇在Lucas心中的低氣壓是怎麼回事了!原來,大人認為的分享玩具,對他還說,是一種“剝奪“。剝奪就是“屬於我的物品被強取了“。
於是,當Lucas又護著自己的玩具跑到飯廳時,我嘗試保持一點距離,蹲下來看著他說“你不想分享玩具,也怕馬麻要你說“對不起“,是嗎?“Lucas因為我的同理而鬆懈了一些警戒的防衛。後來我單獨帶他到房間談談,我問他“你是不是不想要別人玩你的玩具?“,他點點頭。你是不是怕馬麻要求你要說“對不起“,他點點頭。
其實,那天的情境我並沒有要求Lucas要說“對不起“,但我開始意識到,也許在我平日的教養裡,要求孩子在自己做錯的情境下說對不起,這樣的行為規範,對Lucas當下想保護自己玩具時形成的壓力。他想自我保護屬於他的東西,但他認為大人可能要他“道歉“,於是,他帶著自己的玩具,拒絕任何人靠近他。我又再度意識到,這個很有主見、有自尊心的孩子,在社會規範的教養上,我必須要在放鬆一點了!以更溫柔的、更有耐心、更給他時間的方式慢慢帶著他學習。
當我意識到他的剝奪感時,我調整了自己的做法。
某天上午,有小朋友回來家裡玩,我在客人來前,跟問Lucas說“今天會有小朋友來家裡玩,你有沒有什麼玩具不願意分享的,我們可以先收起來“。我開始一一詢問他的每個玩具,2.3歲的孩子,當然每個玩具都說“不要“。但,從我平日對他的瞭解,我知道,他最愛伴家家酒玩具。於是我跟他說“但是小朋友來,如果都沒有玩具,他們覺得不好玩就要回家了,有沒有這些玩具裡,特別不能給他們玩的?“,然後,我就刻意指著伴家家酒玩具問他,孩子說“不可以“,於是,我讓他看到我把辦家家酒的玩具收到他房間,讓他知道,“不願意分享“是被接納的。
於是,這一次,Lucas仍舊有抱著自己玩具跑到飯廳的時候,但我注意到他只拿幾樣玩具了,而且偶爾會快樂的跑回客廳,重要的是,他會把他抱著的玩具拿給我,要我幫他保管,我知道孩子知道我對他的接納了!這一次Lucas當小主人的經驗,已經沒有低氣壓了!
後記: 2歲兒是很自我中心的,我權概念很強,那是因為他們開始再學習區分別人和自己,大概要到3歲孩子才能因為大腦的成熟,逐漸學習分享。 從大人角度分享很好,也是社會化的一部份,但如果我們在帶著孩子學習社會規範的過程中,仍有更多貼近孩子的心、孩子的速度的做法,親子關係會更加緊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