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陪小丞畫畫,他在畫紙上畫了「恐龍」,後來他嘴裡念著把恐龍「塗掉」,塗到後來,突然他生氣了。我問他,「你在氣什麼?」,他沒說話,接著我說「你可以跟媽媽說『我生氣了』」。小丞沒有回應,突然他生氣的把畫紙和畫筆通通丟在地上。我語氣平靜的跟小丞說「你很生氣,你用丟畫紙和筆來表達你的生氣」。
沒多久,他就跑過來打我,我說「你打媽媽表達你的生氣,但媽媽不喜歡被打」,我急著閃開之際,已經被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打了好幾下,我持續告訴他「我不喜歡被打」,小丞又拿筆尖亂丟,丟到我了,我覺得危險,立即說「筆不可以丟別人,別人會受傷,『危險』,所以我要把筆收起來」。於是我撿起筆,把筆收起來,他看到我把筆收起來,感到挫折,馬上大哭。
沒多久,他就跑過來打我,我說「你打媽媽表達你的生氣,但媽媽不喜歡被打」,我急著閃開之際,已經被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打了好幾下,我持續告訴他「我不喜歡被打」,小丞又拿筆尖亂丟,丟到我了,我覺得危險,立即說「筆不可以丟別人,別人會受傷,『危險』,所以我要把筆收起來」。於是我撿起筆,把筆收起來,他看到我把筆收起來,感到挫折,馬上大哭。
看到小丞的大哭,我可以感受到他內在衝突的情緒,他的衝突情緒是因為他感到生氣,想發洩負面的情緒,可是危險的發洩方式卻被媽媽制止,他感到衝突,面對表達生氣被制止讓他覺得挫折,所以大哭。大哭一會兒沒多久,他就張開雙臂表示要我抱抱,我知道這是他最脆弱的時候。我抱起大哭的他,讓他趴在我間上輕輕的拍拍搖搖,在他耳邊輕輕的說「小丞很生氣,媽媽知道囉!」,隨著安撫,小丞的情緒也慢慢平靜下來。
我感覺他整個人穩定很多,我說「你氣完了」,他自己也回應說「氣完了」,於是我請他把剛剛丟的畫紙和筆一一放回桌上,他放好之後,我告訴他「剛剛你拿筆丟人,丟到媽媽痛痛(我還把我痛的地方只給他看),筆不能拿來丟人,你丟到媽媽,媽媽痛痛,要跟媽媽說什麼?他就說『對不起』。於是,2歲幼兒的生氣與收拾結束。」
其實2歲兒的情緒變化是非常快速的,隨著他的身心發展,他身體的控制相較於嬰兒時期是更多的,他對自己有很多『雄心壯志』,想要探索、完成很多事情,但他還不太知道自己能耐有多少,經常會有做不如自己預期的情況發生,而發生挫折的情緒。從大人的角度來看,會覺得他們經常有莫名的情緒反應,會覺得他們「很難搞」。
事實上,2歲兒的情緒就像翻書一樣快,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氣!如果父母只是一昧的懲罰、指責孩子的亂發脾氣,孩子很快學會的是「不可以生氣」,於是壓抑就是處理情緒的方法,孩子就容易跟自己的情緒愈來愈遠。但生氣是一種強烈的情緒能量,一昧的制止,孩子很容易落入「生氣、大人指責-不可以生氣-忍不住生氣-大人指責」的惡性循環,久了孩子對自己也容易變成「我很糟糕」、「我愛亂發脾氣」等負面自我概念,而他也永遠學不會如何和自己的情緒相處,這種離自己情緒很遠的心理狀態,是不容易有良好的適應能力。
事實上,2歲兒的情緒就像翻書一樣快,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氣!如果父母只是一昧的懲罰、指責孩子的亂發脾氣,孩子很快學會的是「不可以生氣」,於是壓抑就是處理情緒的方法,孩子就容易跟自己的情緒愈來愈遠。但生氣是一種強烈的情緒能量,一昧的制止,孩子很容易落入「生氣、大人指責-不可以生氣-忍不住生氣-大人指責」的惡性循環,久了孩子對自己也容易變成「我很糟糕」、「我愛亂發脾氣」等負面自我概念,而他也永遠學不會如何和自己的情緒相處,這種離自己情緒很遠的心理狀態,是不容易有良好的適應能力。
面對2歲兒莫名的生氣,重要不是「生氣的事實」是什麼,而是「如何幫助2歲兒處理自己的情緒」,透過「幫孩子翻譯語言」可以幫助他學習「如何好好生氣」情緒歷程,絕對比父母一昧認為他亂他脾氣,而處罰他更重要,當父母可以平靜的「翻譯」孩子的心理與情緒狀態,反而能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內在,他就更有機會透過生氣的歷程,學習「處理生氣、放下生氣、收拾殘局」。也許在面對2歲兒的莫名情緒,父母可能要先放下手邊的事情,陪著孩子走過生氣的歷程,
這是面對家有2歲兒的父母可以做的情緒教育。
本文有刊登在親子天下http://best.parenting.com.tw/blogger_article.php?w=1951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